• 回到顶部
  • 1304110491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两种非常有前景的、绿色的单细胞蛋白-毕赤酵母和空气蛋白

首页    研究前沿    微生物学    两种非常有前景的、绿色的单细胞蛋白-毕赤酵母和空气蛋白

↑ 点击上方“微生物发酵”关注我们

随着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增加,蛋白的缺乏成为了当前养殖行业的现状。寻找替代植物来源的蛋白成为研究热点。而微生物单细胞蛋白(SCP)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此外,单细胞蛋白不仅可以用作饲料,还可以作为人类的食品来源。

01

 
 
可作为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
 
可以作为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丝状真菌,微藻类,甲烷氧化菌,氢氧化细菌。丝状真菌能够利用纤维质的农副产物,但是也有一个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其可能产生真菌毒素。酿酒酵母是历史悠久的菌体蛋白,能够进行高密度发酵,且安全可靠。

微藻类也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能够利用光作为能量,是当前发展非常快的一个行业。微藻类也有其缺点,微藻的培养密度大,培养需要占大量的空间。甲烷氧化细菌和氢氧化细菌需要特殊设计的设备,此两者都能利用相对廉价的一碳类碳源,甚至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
 
 

单细胞蛋白(SCP):又称微生物蛋白,是利用培养基质生产的是酵母、真菌、藻类和细菌等蛋白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具有前景的菌体蛋白需要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利用廉价的碳源、氮源、能源。上表中列出了相关的产品和品牌,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以下介绍两种:
 

 

02

 
 
空气蛋白

 

Solein® 是利用新能源获得的电能水解水获得的氢和氧气,加上矿物质营养元素来发酵生产氢氧化细菌。Solein® 组成和大豆类蛋白和藻类蛋白相似。所获得的产品蛋白含量能够达到65%以上。

 

 

 除了蛋白外,Solein® 还能够提供铁、纤维和维生素B。Solein® 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水中不产生沉淀,这种性质更有利于其用于食品的加工。因此Solein®的用处也非常广泛。Solein®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制作饮料、蛋白棒、早餐食品。Solein®还可以用于制作人造肉、人造奶、调味剂、汤类等。

 

 

 

 

03

 
 
甲醇毕赤酵母

甲醇毕赤酵母可以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利用氨水等铵态氮作为氮源。工业上常用其进行外源蛋白的诱导表达。但是毕赤酵母也是非常优良的单细胞蛋白。利用毕赤酵母可以进行高密度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但是需要面对两个问题:甲醇的毒性和发酵产热问题。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适应性进化提高了毕赤酵母的甲醇耐受性和温度的耐受性(33℃),减少了细胞用于甲醛解毒的碳损失,进而提高了毕赤酵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水平。并通过进一步的代谢工程改造,加强了氮代谢,减弱细胞壁的合成。最终通过分批补料发酵获得了毕赤酵母菌体蛋白。

发酵工艺如下:

  • 500L发酵罐,装液量300L.

  • 第一阶段以甘油为碳源,以获得一定量的基础生物量。

  • 33h后,以甲醇作为碳源。

  • 经过72h发酵后干重可以达到63.37 g/L,甲醇的细胞得率为 0.43 g DCW/g。

 

毕赤酵母单细胞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各占一半。

虽然甲醇是一种化工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甲醇仍然会占一定的成本,而且当大量利用甲醇后,甲醇的价格必然会上升。而且化工原料并不符合当前的绿色环保的前瞻性要求。因此可以对毕赤酵母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使其能够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目前该方面研究已经在起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Pichia pastoris single cell protein from methanol at industrial pilot scale.

[2] The role of single cell protein in cellular agriculture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转录组学分析容氧对枯草芽孢产核黄素的影响及调控

发酵罐的氧传递速率及搅拌系统对他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溶氧的需求

发酵过程数学建模和过程控制优化

适应性进化提高工业菌株对复杂环境的抗性

酶制剂等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体系中的可溶性表达策略

微生物书籍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毕赤酵母表达手册不断更新

微生物和发酵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可能不知道的微生物知识

大数据-模型混合驱动下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的新机遇与挑战

微生物发酵课程_培养基优化4_培养基优化方法

 

 
 

 

2023-11-01
浏览量:0

经典阅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