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304110491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酶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首页    学院    微生物应用    酶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酶制剂微胶囊是酶固定化技术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固定化法优点,还可通过选择合适壁材,控制释放时间,改变胶囊表面活性,使酶作用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

  酶制剂微胶囊结构的芯材以酶制剂为主,同时在芯材中加入某些金属离子、多糖和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可提高酶的抗高温、抗脱水、抗冷冻等能力。其壁材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孔径的大小可让被催化物顺利通过并避免酶渗透损失;无毒性和副作用,稳定性好;与芯材配伍好,不影响酶制剂作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目前多应用壳聚糖、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和脂质体等。酶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六种方法:

  第一,水浴干燥法。该法首先把壁材、芯材溶液配成W/O型乳液,然后加入外相溶液中形成W/O/W型多重乳液,最后通过加热、减压搅拌、溶剂萃取、冷却等方式使壁材溶液中溶剂逐渐去除,形成微胶囊。反应条件温和、不需特殊设备,但必须保持好多重乳液体系稳定,且反应时间长、不易控制、产量低。

  第二,流化床涂布法。该法主要应用流化床将粉末状芯材悬浮于包裹室内上升气流中,然后在芯材表明喷涂成膜液,通过溶剂挥发等反式使其干燥,从而在芯材表明形成包被区。特点为干燥速率快、时间短、产品纯度高并适于连续化生产,缺点为需要专门设备、耗能大、成本高。

  第三,微球截留包膜法。该法首先采用固定化载体制成空白微球,然后将其分散在酶液中,使其充分吸附酶液,最后用戊二醛等交联剂固化,交联剂稳定酶分子构象,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第四,脂质体包被法。该法利用溶于油相表面活性或具表面活性的脂质体将酶包被。脂质体天然无毒、生物可降解、储存稳定,但对酶包埋率低,成本较高。

  第五种,分子包埋法。该法利用环状糊精为载体,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包埋。该法制备的酶制剂微胶囊热稳定性好,独具缓释特性,但任何比糊精孔穴大的酶分子都不能包埋,且成本高。

  第六,结合法。单一方法往往具有缺陷,结合以上方法中两种可一定程度克服这些缺陷。但操作繁琐,成本较高。目前,酶制剂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应用于食品保鲜、食品生产和改善食品品质和风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微胶囊技术会更加完善,其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将更为广阔。(作者:游玉明等 )

2022-02-22
浏览量:0

经典阅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