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酶制剂微胶囊是酶固定化技术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固定化法优点,还可通过选择合适壁材,控制释放时间,改变胶囊表面活性,使酶作用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
酶制剂微胶囊结构的芯材以酶制剂为主,同时在芯材中加入某些金属离子、多糖和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可提高酶的抗高温、抗脱水、抗冷冻等能力。其壁材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孔径的大小可让被催化物顺利通过并避免酶渗透损失;无毒性和副作用,稳定性好;与芯材配伍好,不影响酶制剂作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目前多应用壳聚糖、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和脂质体等。酶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六种方法:
第一,水浴干燥法。该法首先把壁材、芯材溶液配成W/O型乳液,然后加入外相溶液中形成W/O/W型多重乳液,最后通过加热、减压搅拌、溶剂萃取、冷却等方式使壁材溶液中溶剂逐渐去除,形成微胶囊。反应条件温和、不需特殊设备,但必须保持好多重乳液体系稳定,且反应时间长、不易控制、产量低。
第二,流化床涂布法。该法主要应用流化床将粉末状芯材悬浮于包裹室内上升气流中,然后在芯材表明喷涂成膜液,通过溶剂挥发等反式使其干燥,从而在芯材表明形成包被区。特点为干燥速率快、时间短、产品纯度高并适于连续化生产,缺点为需要专门设备、耗能大、成本高。
第三,微球截留包膜法。该法首先采用固定化载体制成空白微球,然后将其分散在酶液中,使其充分吸附酶液,最后用戊二醛等交联剂固化,交联剂稳定酶分子构象,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第四,脂质体包被法。该法利用溶于油相表面活性或具表面活性的脂质体将酶包被。脂质体天然无毒、生物可降解、储存稳定,但对酶包埋率低,成本较高。
第五种,分子包埋法。该法利用环状糊精为载体,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包埋。该法制备的酶制剂微胶囊热稳定性好,独具缓释特性,但任何比糊精孔穴大的酶分子都不能包埋,且成本高。
第六,结合法。单一方法往往具有缺陷,结合以上方法中两种可一定程度克服这些缺陷。但操作繁琐,成本较高。目前,酶制剂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应用于食品保鲜、食品生产和改善食品品质和风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微胶囊技术会更加完善,其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将更为广阔。(作者:游玉明等 )
-
碳氮比的概念和优化方法
碳氮比(C/ N) :严格意义上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的氮原子摩尔数之比。(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在这里,我认为对于既能做碳源又能做氮源的物质应该及计算碳源又计算氮源。很多情况我们简单用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的比值来替代,但这是不准确的。另外由于一些培养基成分中的碳源不易利用,碳氮比也有用还原性碳源和粗蛋白之间的比值来替代,比如下式碳氮比的计算,就是用葡萄糖中的碳元素的摩尔浓度比上总蛋白中氮元素的摩尔质量浓度。
넶3443 2021-09-09 -
【发酵基础】P1,P2,P3,千级、万级和十万级,关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洁净
넶2104 2020-05-08 -
-
【发酵基础】常用灭菌、消毒、除菌和防腐方法及其特征
染菌与控制是发酵圈永远绕不开的话题。降低染菌率是每一个发酵人应该认真学习和考虑的问题。而合理的应用灭菌、消毒和防腐方法是我们必备的技能。这也是我们在详细介绍发酵过程染菌防控之前需要介绍的内容之一。
넶744 2020-04-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