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基础】培养基的成分之氮源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在微生物产品的发酵生产和科研工作中,由于菌种不同,菌种的生长阶段不同以及发酵工艺条件的差异,所使用的的培养基也不同,培养基的原材料归纳起来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水、生长因子和前提等。
氮源是指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的氮素的营养物质。它是微生物发酵中使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含氮的代谢产物,当培养基中碳源不足时,可作为补充碳源。常用的氮源有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两大类。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菌丝体和酒糟等都是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有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盐等。
有机氮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肽类、游离的氨基酸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是较理想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可以直接利用游离氨基酸或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碳架,合成用于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物质。
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利用是有选择性的,如缬氨酸既可用于红霉素链霉菌的生长,又可以氮源的形式参加红霉素的生物合成。在螺旋霉素发酵中,发培养基里加入L-色氨酸可使螺旋霉素的产量显著提高,但L赖氨酸则完全抑制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另外,有机氮源中含有的某些氨基酸是菌体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前体。如a-氨基己二酸、半胱氨酸和缓氨酸是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直接前体,玉米浆中含有的苯乙胺和苯丙氨酸有合成青霉素G的前体作用。色氨酸是合成硝吡咯菌素和麦角碱的前体。蛋白胨等有机氮源的成分较复杂,加上产地、加工方法的不同,其质量不稳定,常是引起发酵水平波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选择有机氮源时要注意品种、产地、加工方法对质量的影响,注意它们与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性。
黄豆粉是发酵工业最常用的有机氮源。根据油脂含量可将其分为三种,全脂黄豆粉(含油脂18%以上),低脂黄豆粉(含油脂9%以下),脱脂黄豆粉(含油脂2%以下)。各种黄豆粉的组成见表1。棉籽粉也是应用较广泛的有机氮源,它有两种产品,一种是低温提取油脂后加工制备的,称为 Pharmamedia;另一种是在高温下提取油脂后加工制备的,称为 Proflo,两种棉籽粉的成分组成见表2。棉籽粉在青霉素等几种产品的生产中,应用的效果很好。
表1 黄豆粉的组成成分
组分(%) | 脱脂黄豆粉 | 低脂黄豆粉 | 全脂黄豆粉 |
蛋白质 | 48.60~52.80 | 46.31~40.63 | 33.75~38.00 |
油脂 | 0.43~1.59 | 3.99~14.40 | 19.54~20.46 |
灰分 | 5.88~7.20 | 7.34~5.10 | 4.52~4.81 |
水分 | 6.17~9.48 | 11.00~4.7 | 8.84~9.29 |
表2 棉籽粉的组成成分
玉米浆、麩质粉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国际上将一种优质玉米浆称为 Solulys L。生产中应用的玉米浆有干玉米浆和液态玉米浆(干物质约占50%)两种。由于它们的质量波动较大,因而应用受到限制。两种玉米浆的组成见表3。玉米浆成分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在利用玉米浆时必须面对的问题。生产原料工艺控制、生产季节及玉米浆的储运等因素均会造成玉米浆成分的改变,对微生物发酵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表 3 玉米浆的组成成分
组成成分 | g/100g液体玉米浆 | g/100g干玉米浆 |
干物 | 46.8~49.6 | 90.4~91.7 |
灰分 | 8.0~10.4 | 12.9~13.7 |
总氮 | 3.3~3.7 | 7.4~8.3 |
总糖 | 0.8~4.4 | 5.7~5.9 |
酸度ml(0.1molNaOH)/L | 108.0~144.0 | 149.0~198.0 |
挥发酸ml(0.1molNaOH)/L | 0.1~1.1 | 0.5~1.35 |
乳酸 | 11.6~19.3 | 15.1~17.7 |
pH | 4.0~4.7 | 3.2~4.4 |
磷 | 1.5~1.9 | 2.6~2.8 |
钙 | 0.02~0.07 | |
钾 | 2.0~2.5 | |
沉淀固态 | 38.4~52.0 |
表4 玉米浆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 | 液体(占总N%) | 固态(占总N%) |
天门冬氨酸 | 5.5 | 5.56 |
苏氨酸 | 4.0 | 4.5 |
丝氨酸 | 4.6 | 3.6 |
谷氨酸 | 17.5 | 14.0 |
脯氨酸 | 8.0 | 10.0 |
甘氨酸 | 5.1 | 6.1 |
丙氨酸 | 11.2 | 11.7 |
缬氨酸 | 5.8 | 6.2 |
胱氨酸 | 1.9 | 2.2 |
蛋氨酸 | 1.9 | 2.1 |
异亮氨酸 | 3.6 | 3.6 |
亮氨酸 | 11.3 | 9.5 |
酪氨酸 | 3.4 | 2.8 |
苯丙氨酸 | 4.4 | 3.75 |
赖氨酸 | 2.5 | 3.0 |
组氨酸 | 2.8 | 3.7 |
精氨酸 | 3.3 | 4.0 |
花生饼粉为纯白无味的物质,添加入食品中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可以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已被直接用于饲料及食品涂料。在利用微生物生产 α -淀粉酶时,花生饼粉被视为最佳有机氮源,无论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 还是米曲霉生产 α-淀粉酶,以花生饼粉为氮源得到的淀粉酶的活力最高。
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也是工业发酵常用的有机氮源。蛋白胨多由动物组织和植物(酸或酶)水解制备的。由于加工用的原材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制备的蛋白胨中的氨基酸品种和含量差异较大,见表5。由于它的质量不大稳定,也是引起发酵水平波动酵母粉(或酵母浸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主要来源于的主要因素之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它的质量随酵母品种而异,见表7。商品鱼粉含有60%左右的粗蛋白,12%左右的油脂,4%~5%的氯化钠。在某些品种的生产中还使用蚕蛹粉、石油酵母、菌体蛋白等做氮源的。
表 5 各种水解蛋白的组成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浸粉和蛋白胨已被视为必需营养物质,为达到最佳发酵效果,两者总是会搭配使用。酵母浸粉蛋白分子与蛋白胨分子相比较小,水解物分子量介于月示 和肽之间,小分子的酵母浸粉有利于菌体吸收,促进菌体生长,蛋白胨的使用则利于产物稳定期的延长,促进产物代谢,大分子蛋白质有利于刺激蛋白的表达,促进产物代谢。
表 7 酵母浸提物的组成
生产中使用的无机氮源,成分单质量较稳定。铵盐中的氮(三价的)与细胞中有机氮化合物中的氮处于相同的氧化水平,可被菌体直接吸收利用。硝酸盐中的氮原子必先还原成氨后,才能被菌体吸收利用。它们都是易被菌体利用的氮源。氨氮和硝基氮经菌体同化后,分别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从而改变培养液的pH值,如
反应生成的NH3被菌体用于氮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引起发酵液pH变化。凡是代谢后能产生酸性物质的营养成分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凡是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营养成分叫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盐、乙酸钠等。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可以调节发酵液的pH值。
二、氮源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和控制
如前所述,氮源有无机源和有机氮源两大类。它们对菌体代谢都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的种关和不同的浓度都能影响产物合成的方向和产量。如谷氨酸发酵,当NH4+供应不足时,就促使形成a酮戊二酸;过量的NH4+,反而促使谷氨酸转变成谷氨酰胺,控制适当量的NH4+浓度,才能使谷氨酸产量达到最大。又如在研究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中,发现无机铵盐不利于螺旋霉素的合成,而有机氮源(如鱼粉)则有利于其形成。
氮源像碳源一样,也有迅速利用的氮源和缓慢利用的氮源。前者如氨基(或铵)态氮的氨基酸(或硫酸铵等)和玉米浆等,后者如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等蛋白质。它们各有自己的作用,速效氮源容易被菌体所利用,促进菌体生长,但对某些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是某些抗生素的合成产生调节作用,影响产量。如抗生链霉菌的竹桃霉素发酵中,采用促进菌体生长的铵盐浓度,能刺激菌丝生长,但抗生素产量下降。铵盐还对柱晶白霉素、螺旋霉素、泰洛星等的合成产生调节作用。缓慢利用的氮源对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提高产物的产量是有好处的。但一次投入,也容易促进菌体生长和养分过早耗尽,以致菌体过早衰老而自溶,从而缩短产物的分泌期。综上所述,对微生物发酵来说,也要选择适当的氮源和适当的浓度。
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速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如氨基酸发酵用铵盐(硫酸铵或醋酸铵)和黄豆蛋自水解物;链霉素发酵采用硫酸铵和黄豆饼粉。但也有使用单一的铵盐或有机氮源(如黄豆饼粉)。它们被利用的情况与快速和慢速利用的碳源情况相同。为了调节菌体生长和防止菌体衰老自溶,除了基础培养基中的氮源外,还要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来控制浓度。生产上采用的方法有
1.补加有机氮源
根据产生菌的代谢情况,可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某些具有调节生长代谢作用的有机氮源,如酵母粉、玉米浆、尿素等。如土霉素发酵中,补加酵母粉,可提高发酵单位;青霉素发酵中,后期出现糖利用缓慢、菌浓变稀、pH值下降的现象,补加尿素就可改善这状况并提高发酵单位;氨基酸发酵中,也可补加作为氮源和pH调节剂的尿素。
2.补加无机氮源
补加氨水或硫酸铵是工业上的常用方法。氨水既可作为无机氮源,又可调节pH。在抗生素发酵工业中,通氨是提高发酵产量的有效措施,如与其它条件相配合,有的抗生素的发酵单位可提高50%左右。但当pH偏高而又需补氮时,就可补加生理酸性物质的硫酸铵,以达到提高氮含量和调节pH的双重目的。还可补充其它无机氮源,但须根据发酵控制的要求来选择。
推荐阅读
-
碳氮比的概念和优化方法
碳氮比(C/ N) :严格意义上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的氮原子摩尔数之比。(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在这里,我认为对于既能做碳源又能做氮源的物质应该及计算碳源又计算氮源。很多情况我们简单用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的比值来替代,但这是不准确的。另外由于一些培养基成分中的碳源不易利用,碳氮比也有用还原性碳源和粗蛋白之间的比值来替代,比如下式碳氮比的计算,就是用葡萄糖中的碳元素的摩尔浓度比上总蛋白中氮元素的摩尔质量浓度。
넶2990 2021-09-09 -
【发酵基础】P1,P2,P3,千级、万级和十万级,关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洁净
넶1858 2020-05-08 -
-
【发酵基础】常用灭菌、消毒、除菌和防腐方法及其特征
染菌与控制是发酵圈永远绕不开的话题。降低染菌率是每一个发酵人应该认真学习和考虑的问题。而合理的应用灭菌、消毒和防腐方法是我们必备的技能。这也是我们在详细介绍发酵过程染菌防控之前需要介绍的内容之一。
넶672 2020-04-29 -
-